生蠔,學名牡蠣,但我還是喜歡叫牠蚵仔,是因為源自於市井小吃一種傳統美味,蚵仔煎,
蚵仔煎與潮汕地區的一種美食頗為相似,蠔烙,但我覺得潮汕人一定跳出來大聲反駁,
「蠔烙那裡跟蚵仔煎相似了,不要以為長得像,吃起來就一樣,
潮汕蠔烙吃起來香酥乾脆又大份有厚度,每一口都吃的到生蠔,
你看看蚵仔煎,吃起來又軟又滑又小份,而且為什麼食材都要分別放進去,
而不是像蠔烙攪和再一起,煎的外酥內軟又鮮甜...。」
「對,台灣的蚵仔煎是口感偏軟滑香甜,食材分開放是因為為了確保每種食材的熟度剛剛好,
放入口中,你才會感受到番薯粉漿的糯酥跟蚵仔的軟滑還有蔬菜的清脆,
你站在台灣的地盤上,還敢踩蚵仔煎去宣揚潮汕蠔烙,你是不想走出台灣機場了嗎?」
對,以上對話都曾經真實發生過,就只是二個無聊小女子爭論蠔烙與蚵仔煎的過程,
我們都想爭取彼此的認同,但最終無法得出結論,因為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家鄉的食物最、好、吃。
而生蠔不僅僅可以拿來做成蚵仔煎與蠔烙,也可以煮成滑潤的蚵仔湯,佐以薑絲與九層塔或青蔥,
便是一道解酒良品,若裹以番薯粉,下鍋油炸,炸蚵仔,外酥裡嫩,沾點胡椒鹽,是一道可口的下酒菜,
蚵仔日曬風乾,製成蠔乾,加入醬底之中,製成蠔油,更是一個出色的調味品,
更別提生食生蠔,享受那滑嫩肥美的肉質,只須一點檸檬汁,即可享用。

要說我最愛吃的水果之一,柑橘類絕對在名單之內,甜美多汁的橘子,簡單的剝皮,就即可享用甜美多汁的橘子,
而剝皮的瞬間,噴薄而出的柑橘精油,清冽的香氣飄散的空氣中,也沾染上了手指,
而柑橘不只能鮮吃,果肉能做成蜜餞,果汁能入菜,果皮可製成中藥陳皮,可以說是一身都是寶,
而製作成果乾蜜餞,放入麵糰中窯烤成柑橘麵包,麵包的孔洞中散發著迷人的柑橘香氣,
勾引著人不顧剛出爐麵包的熱燙,只想立刻撕下一角,塞進嘴哩,享受咀嚼間的芬芳,
而柑橘以針搓洞後,清水浸泡數日,以去除果皮苦澀,將浸泡好的果皮,加入白糖連皮帶肉熬煮,
熬煮完成後,將柑橘橫切為橘片,風乾即為晶瑩剔透的糖漬橙片,順著果肉紋理,沾染融化的巧克力,
讓糖片看起來既精巧又可口,便是一道精緻的甜點,
而陳皮,沖上一杓熱水,即為陳皮茶,不管是切絲蒸魚,或塊丁點塊狀拌入涼拌,皆成美味。
客家擂茶,這是我偶然去客家庄品嘗過的一種特殊茶品,
為什麼特殊呢,因為客家擂茶與一般茶葉沖泡過後引用茶湯的方式不同,
將茶葉用擂缽以擂棍研碎,逐次加入或花生、或芝麻、或松子仁等富含油脂的食材,
用擂棍慢慢研磨,帶磨到茶葉與其他食材皆成糊狀出油後,沖入熱水,即為客家擂茶,
要怎麼描述客家擂茶的風味呢,其實我已經有點忘了,但是我記得跟鹹豆漿頗像,
但沒有鹹豆漿這麼濃稠,透著茶的清香隨著堅果類的油脂,噢,對了,上面還撒上了米香,
吃起來脆脆的,讓客家擂茶食用起來頗有樂趣,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很適合老人家食用的食物,
但對我來說,就只是為了體驗客家文化,而品嚐的一碗茶湯。
